专利详情

标题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
[标]当前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申请日2024年6月7日
申请号CN202410738599.2
公开(公告)日2024年8月30日
公开(公告)号CN118307427B
授权日2024年8月30日
法律状态/事件授权发明
专利类型授权
发明人李鑫 | 王思然 | 王伟龙 | 徐大振 | 刘子羽
受理局中国
当前申请人(专利权)地址30007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 (天津,天津,南开区)
IPC分类号C07C227/18 | C07C229/30 | C07C249/02 | C07C251/08 | C07J41/00 | C07B59/00 | B01J31/2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号C2614 | C2653 | C3521 | C2663 | C2662 | C2684 | C2661
代理机构天津赛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李蕊
被引用专利数量-
专利价值-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包括:将化合物1、氧化剂和第一溶剂混合,于室温搅拌反应2~4h,得到第一产物,再将所述第一产物、铋盐、手性磷酸、第二溶剂和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混合,于室温搅拌反应,通过薄层色谱监测反应,反应结束后柱层析分离,得到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本发明通过氧化串联反应不对称合成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本发明采用2,3‑二氯‑5,6‑二氰基苯醌为氧化剂,使得化合物1先快速高效原位反应生成第一产物,然后再发生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从而以高的反应产率和对映选择性得到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该反应无需分离,相比于现有技术大大缩短了反应步骤。

1.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化合物1、氧化剂和第一溶剂混合,于室温搅拌反应2~4h,得到第一产物,再将所述第一产物、铋盐、手性磷酸、第二溶剂和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混合,于室温搅拌反应,通过薄层色谱监测反应,反应结束后柱层析分离,得到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所述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
R1为氢、烷基、烷氧基和卤素中的一种,R2为烷基,代表手性中心,其中,按物质的量份数计,化合物1、氧化剂、铋盐、手性磷酸和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的比为0.1:0.1:0.002:0.002:(0.12~0.2),化合物1的结构式为所述氧化剂为2,3-二氯-5,6-二氰基苯醌,所述铋盐为乙酸铋,所述手性磷酸为Ar为3,5-Ph2C6H3,所述第一溶剂为对二甲苯,所述第二溶剂为对二甲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1的物质的量份数和第一溶剂的体积份数的比为0.1:(0.5~1),所述物质的量份数的单位为mmol,体积份数的单位为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层析分离采用的展开剂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按体积份数计,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为(10~5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产物的结构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的物质的量
份数和第二溶剂的体积份数的比为(0.12~0.2):1,所述物质的量份数的单位为mmol,
体积份数的单位为mL。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手性氨基酸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是生物体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现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甘氨酸以外的所有氨基酸都具有手性,生命体中的氨基酸基本上都是L型氨基酸,随着生物科学的进步,对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重要生物机能越来越清楚。手性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调控,信息传递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如赖氨酸可以促进大脑发育,能促进脂肪代谢,防止细胞退化;色氨酸可以促进胃液及胰液的产生;苯丙氨酸能参与消除肾及膀胱功能的损耗等等。
[0003]一些手性α-氨基酸也存在许多功能,其中,α-烯丙基氨基酸广泛存在于众多天然产物和药物中(S. Tsubotani. et.al.Tetrahedron.1991,47, 8079.;K. Dittmer.et.al.J. Am. Chem. Soc.1948,70, 2499.;R. L. Dennis. et.al.J. Am. Chem.Soc.1955,77, 2362.)。如图1所示,化合物A、化合物B和化合物C分别是HIV-1整合酶抑制剂、抗菌药物和抗血栓药物(T. P. Boyle. et.al.Eur. J. Med. Chem.2009,44, 1001.;N. Dalton. et.al.Org. Biomol. Chem.2016,14, 6010;US, 2017074833,2017.),化合物D是一种杀虫剂(Japan, 57171903,1982.),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和化合物D均含有α-烯丙基氨基酸结构。此外,α-烯丙基氨基酸酯也是合成α-亚甲基-γ-丁内酯或吡咯烷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化合物是许多天然产物的核心单元(N. A. Aslam.et.al.Tetrahedron,2014,70, 6402.;C. M. Haskins. et.al.Chem. Commun.2002,38,2724.)。同时α-烯丙基氨基酸可以用于蛋白质活性位点的选择性修饰,制备糖肽类化合物,还可以用于合成多肽以及大环化合物(Y A. Lin. et.al.ChemBioChem,2009,10: 959-969.;J N. deGruyter. et.al.Biochemistry,2017,56, 3863-3873.;Y A. Lin. etal.J. Am. Chem. Soc.,2008,130, 9642-9643.;G J. McGarvey. et al.Org. Lett.,2002,4, 3591-3594.;Y-W. Kim. et al.Nat. Protoc.2011,6, 761-771.;G L. Verdine.et al.Methods Enzymol.,2012,503, 3-33.;J L. Stymiest. et al.Org. Lett.2003,5,47-49.;J L. Stymiest. et al.J. Org. Chem.,2005,70, 7799-7809.;N. Ghalit. etal.ChemBioChem,2007,8, 1540-1554.)。因此α-烯丙基氨基酸被认为是用途最为广泛的合成砌块之一。于是实用有效的获取α-烯丙基氨基酸及其酯的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0004]1989年,O’Donnell小组(M J. O’Donnell. et.al.J. Am. Chem. Soc.1989,111, 2353-2355.)使用金鸡纳碱衍生的相转移催化剂用于催化甘氨酸酯衍生物和烯丙基溴的亲核取代反应,但只能获得65%的ee值(如图2所示)。
[0005]1999年Maruoka课题组(T Ooi. et.al.J. Am. Chem. Soc.1999,124, 7256-7257.)使用联二萘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同类反应,可以获得84%的收率和94%的ee值,但缺点是该类催化剂合成路线比较繁琐(如图3所示)。
[0006]2002年,Trost小组(B M Trost. et.al.J. Am. Chem. Soc.2002,124, 7256-7257.)还报道了手性Mo催化剂用于甘氨酸酯衍生物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如图4所示)。
[0007]2017年,张万斌课题组(X Huo. et.al.J. Am. Chem. Soc.2017,139, 9819-9822.)使用Cu/Pd双金属协同催化α-取代甘氨酸酯衍生物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并可以取得高达91%的产率和99%的对映选择性(如图5所示)。
[0008]2017年,蔡春课题组(T T Chen. et.al.Synlett.2017,28, 1368–1372.)使用氧或叔丁基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实现了三氟甲磺酸铜催化的甘氨酸衍生物与烯丙基三丁基锡的氧化碳氢官能化反应。其中各种甘氨酸酯和甘氨酸酰胺是该氧化烯丙基化反应的合适底物,并以中等至良好的产率提供所需的高烯丙基胺(如图6所示)。
[0009]2022年,胡雨来课题组(P F Zhao. et.al.Appl. Organomet. Chem.2022,36,e6479.)开发了一种锡粉促进的甘氨酸酯与烯丙基溴的氧化/烯丙基化反应,该反应在温和条件下无需任何其他过渡金属催化剂即可得到γ,δ-不饱和-α-氨基酸酯。该方法避免了使用不稳定的亚胺作为起始原料,为合成γ,δ-不饱和-α-氨基酸酯衍生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图7所示)。
[0010]2023年,Hyunwoo课题组(H Park. et.al.Chem. Commun.2023,59, 5447–5450.)建立了一种电化学法一步合成γ,δ-不饱和-α-氨基酸酯。该反应阳极为石墨、阴极为镍金属,在DMF溶液中加入氯化锌、TEMPO、nBu4NPF6和NaOMe,然后原位生成有机锌试剂和亚胺。该反应具有优异的非对映选择性(>15:1),对各种含酯基的胺底物收率为30-50%(如图8所示)。
[0011]上述方法虽然能取得不错的反应结果,但是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和复杂的催化体系,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不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的要求。对于O’Donnell小组的反应,其底物范围较为局限,产物的对映选择性较低。对于Maruoka课题组的反应,虽然产物对映选择性较高,但是其底物范围同样较为局限。对于Trost小组的反应,其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实验操作较为复杂。对于张万斌课题组的反应,其反应条件复杂而且需要使用过渡金属,对于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对于蔡春课题组,需要使用烯丙基三丁基锡,对环境会产生污染而且产物没有对映选择性。对于胡雨来课题组,使用的锡粉同样对于环境会产生污染并且产物没有对映选择性。对于Hyunwoo课题组,反应条件较为复杂而且产物的产率较低和没有对映选择性。
发明内容
[001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手性N-苯基-α-烯丙基甘氨酸酯衍生物)的方法,该方法无毒、经济、绿色清洁,可以高选择性制备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
[0013]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14]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包括:将化合物1、氧化剂和第一溶剂混合,于室温搅拌反应2~4h,得到第一产物,再将所述第一产物、铋盐、手性磷酸、第二溶剂和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混合,于室温搅拌反应,通过薄层色谱(TLC)监测反应,反应结束后柱层析分离,得到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所述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R1为氢、烷基、烷氧基和卤素中的一种,R2为烷基,“”代表手性中心,其中,按物质的量份数计,化合物1、氧化剂、铋盐、手性磷酸和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的比为0.1:0.1:0.002:0.002:(0.12~0.2),化合物1的结构式为。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溶剂为对二甲苯。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溶剂为对二甲苯。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氧化剂为2,3-二氯-5,6-二氰基苯醌(DDQ)。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化合物1的物质的量份数和第一溶剂的体积份数的比为0.1:(0.5~1),所述物质的量份数的单位为mmol,体积份数的单位为mL。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的物质的量份数和第二溶剂的体积份数的比为(0.12~0.2):1,所述物质的量份数的单位为mmol,体积份数的单位为mL。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铋盐为乙酸铋。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性磷酸为,Ar为3,5-Ph2C6H3。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柱层析分离采用的展开剂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按体积份数计,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为(10~50):1。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产物的结构式为。
[0024]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成功制备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其具有以下优点:
[0025]1.本发明通过氧化串联反应不对称合成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本发明采用2,3-二氯-5,6-二氰基苯醌(DDQ)为氧化剂,使得化合物1(带取代基的N-苯基甘氨酸酯化合物)先快速高效原位反应生成第一产物(亚胺中间体),然后再发生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从而以高的反应产率和对映选择性(ee值)得到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该反应无需分离,相比于现有技术大大缩短了反应步骤。
[0026]2.本发明的化合物1可以进行丰富的取代基扩展,即化合物1的可选种类很多。
[0027]3.本发明的方法使用的原料廉价易得,化学性质稳定,生产成本低,且反应条件温和,反应产率高,绿色无污染,有望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和化合物D的结构式;
[0029]图2为金鸡纳碱衍生的相转移催化剂用于催化甘氨酸酯衍生物和烯丙基溴的亲核取代反应的合成路线;
[0030]图3为联二萘相转移催化剂用于催化甘氨酸酯衍生物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的合成路线;
[0031]图4为手性Mo催化剂用于甘氨酸酯衍生物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的合成路线;
[0032]图5为Cu/Pd双金属协同催化α-取代甘氨酸酯衍生物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的合成路线;
[0033]图6为三氟甲磺酸铜催化的烯丙基化反应的合成路线;
[0034]图7为锡粉促进的甘氨酸酯与烯丙基溴的氧化/烯丙基化反应的合成路线;
[0035]图8为电化学法一步合成γ,δ-不饱和-α-氨基酸酯的合成路线;
[0036]图9为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的合成路线;
[0037]图10为实施例1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氢谱;
[0038]图11为实施例1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碳谱;
[0039]图12为实施例2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氢谱;
[0040]图13为实施例2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碳谱;
[0041]图14为实施例3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氢谱;
[0042]图15为实施例3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碳谱;
[0043]图16为实施例4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氢谱;
[0044]图17为实施例4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碳谱;
[0045]图18为实施例5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氢谱;
[0046]图19为实施例5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碳谱;
[0047]图20为实施例6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氢谱;
[0048]图21为实施例6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碳谱;
[0049]图22为实施例7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氢谱;
[0050]图23为实施例7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碳谱;
[0051]图24为实施例8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氢谱;
[0052]图25为实施例8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核磁碳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54]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原料信息如下:手性磷酸购买自大赛璐药物手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以及对二甲苯购买自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Bi(OAc)3(99.99%)购买自上海毕得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55]下述实施例中实施例3~8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1H NMR和13C NMR是由Bruker-DPX 400核磁共振仪测得;实施例1~2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1HNMR和13C NMR是由Bruker-DPX 600核磁共振仪测得。
[0056]下述实施例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3~8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高分辨质谱由赛默飞Q Exactive GC-Orbitrap MS气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肼组合高分辨质谱仪测得,离子源为电轰击(EI);实施例2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高分辨质谱由Varian 7.0T FTMS 傅立叶变换高分辨质谱仪测得,离子源为电喷雾(ESI)。旋光值由美国 Rudolph 公司生产的 Autopol IV 型自动旋光仪测得。
[0057]下述实施例中旋光值以三氯甲烷为溶剂,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浓度为1.0克每100毫升(1.0g/100ml)。
[0058]如图9所示,下述实施例采用化合物1、2,3-二氯-5,6-二氰基苯醌(DDQ)和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作为反应底物,以醋酸铋和手性磷酸的组合作为催化剂催化化合物1的不对称氧化烯丙基化反应,在温和条件下即可制备具有高对映选择性的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
[0059]下述实施例中手性磷酸的结构式为,Ar为3,5-Ph2C6H3。
实施例1
[0060]实施例1的合成路线如下(“CPA”为手性磷酸,“1a”为化合物1,“2a”为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3a”为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
[0061]
[0062]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包括:在一个容积为10mL干燥的、装有磁子的Schlenk管中,依次加入化合物1(4-甲氧基苯胺甘氨酸乙酯)、氧化剂(2,3-二氯-5,6-二氰基苯醌(DDQ))和第一溶剂(对二甲苯),于室温反应2h,得到第一产物,再依次加入铋盐(Bi(OAc)3)、手性磷酸、第二溶剂(对二甲苯)和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于室温搅拌反应,利用薄层色谱(TLC)监测(反应12h结束),进行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V石油醚 :V乙酸乙酯=10:1),得到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N-(4-甲氧基)苯基-α-烯丙基甘氨酸乙酯)(21.19 mg, 85% 产率, 对映体过量值(ee值)为88.05%),其中,按物质的量份数计,化合物1、氧化剂、铋盐、手性磷酸和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的比为0.1:0.1:0.002:0.002:0.12,化合物1的物质的量份数和第一溶剂的体积份数的比为0.1:1,物质的量份数的单位为mmol,体积份数的单位为mL。
[0063]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的物质的量份数和第二溶剂的体积份数的比为0.12:1,物质的量份数的单位为mmol,体积份数的单位为mL。
[0064]如图10~11所示,实施例1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N-(4-甲氧基)苯基-α-烯丙基甘氨酸乙酯)的核磁为:1H NMR (600 MHz, CDCl3) δ 6.76 (d,J= 8.4 Hz, 2H),6.60 (d,J= 8.4 Hz, 2H), 5.85-5.75 (m, 1H), 5.19 - 5.12 (m, 2H), 4.18 (q,J=7.3 Hz, 2H), 4.05 (t,J= 6.2 Hz, 1H), 3.73 (s, 3H), 2.62 – 2.51 (m, 2H) , 1.24(t,J= 7.2 Hz, 3H);13C NMR (151 MHz, CDCl3) δ 173.7, 152.9, 140.8, 133.1,118.9, 115.3, 115.0, 61.2, 57.3, 55.8, 37.3, 14.4。
[0065]实施例1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高分辨质谱为:HRMS (EI) calcdfor C14H19NO3+[M+]: 249.1359, found: 249.1356。
[0066]实施例1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旋光值为:。
[0067]实施例2
[0068]实施例2的合成路线如下(“CPA”为手性磷酸,“1b”为化合物1,“2a”为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3b”为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
[0069]
[0070]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 基本相同,区别之处仅在于:将“4-甲氧基苯胺甘氨酸乙酯”替换为“4-甲氧基苯胺甘氨酸胆固醇酯”。
[0071]如图12~13所示,实施例2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N-(4-甲氧基)苯基-α-烯丙基甘氨酸胆固醇酯,41.29 mg, 70% 产率, ee值为81.762%)的核磁为:1H NMR (600MHz, CDCl3) δ 6.76 (d,J= 8.7 Hz, 2H), 6.61 (d,J= 8.5 Hz, 2H), 5.84-5.75 (m,1H), 5.38 - 5.30 (m, 1H), 5.20 - 5.09 (m, 2H), 4.65 (tt,J= 11.1 Hz, 1H), 4.03(t,J= 6.1 Hz, 1H), 3.74 (s, 3H), 2.62-2.51 (m, 2H), 2.37-2.25 (m, 2H), 2.04-1.92 (m, 2H), 1.88-1.74 (m, 3H), 1.62-1.40 (m, 7H), 1.40-1.30 (m, 3H), 1.30-1.20 (m, 2H), 1.20-1.03 (m, 7H), 1.03-0.96 (m, 5H), 0.95-0.89 (m, 3H), 0.88-0.83 (m, 6H), 0.68 (s, 3H);13C NMR (151 MHz, CDCl3) δ173.0, 153.0, 140.7,139.5, 133.0, 123.0, 119.0, 115.5, 115.0, 74.9, 57.5, 56.8, 56.3, 55.8, 50.1,42.4, 39.8, 39.6, 38.2, 37.3, 37.0, 36.7, 36.3, 35.9, 32.0, 32.0, 28.4, 28.1,27.9, 24.4, 24.0, 23.0, 22.7, 21.2, 19.4, 18.8, 12.0。
[0072]实施例2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高分辨质谱为:HRMS (ESI) calcdfor C39H59NNaO3+[M+Na+]: 612.4387, found: 612.4394。
[0073]实施例2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旋光值为:。
[0074]实施例3
[0075]实施例3的合成路线如下(“CPA”为手性磷酸,“1c”为化合物1,“2a”为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3c”为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
[0076]
[0077]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 基本相同,区别之处仅在于:将“4-甲氧基苯胺甘氨酸乙酯”替换为“4-叔丁基苯胺甘氨酸乙酯”。
[0078]如图14~15所示,实施例3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N-(4-叔丁基)苯基-α-烯丙基甘氨酸乙酯,23.4 mg, 85%产率, ee值为83%)的核磁为:1H NMR (400 MHz,CDCl3) δ 7.20 (d,J= 8.7 Hz, 2H), 6.58 (d,J= 8.7 Hz, 2H), 5.79 (ddt,J= 17.2,10.1, 7.1 Hz, 1H), 5.21-5.10 (m, 2H), 4.19 (q,J= 7.1, 2H), 4.10 (t,J= 6.1,1H), 2.67- 2.49 (m, 2H), 1.35-1.20 (m, 12H).13C NMR (101 MHz, CDCl3) δ 173.4,144.0 141.3, 133.0, 126.1, 118.8, 113.4, 61.1, 56.5, 37.2, 33.9, 31.5, 14.3。
[0079]实施例3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高分辨质谱为:HRMS (EI) calcdfor C17H25NO2+(M+): 275.1880, found: 275.1879。
[0080]实施例3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旋光值为:。
实施例4
[0081]实施例4的合成路线如下(“CPA”为手性磷酸,“1d”为化合物1,“2a”为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3d”为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
[0082]
[0083]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 基本相同,区别之处仅在于:将“4-甲氧基苯胺甘氨酸乙酯”替换为“4-氯苯胺甘氨酸乙酯”。
[0084]如图16~17所示,实施例4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N-(4-氯苯基)-α-烯丙基甘氨酸乙酯,20.3 mg, 80%产率, ee值为76%)的核磁为:1H NMR (400 MHz, CDCl3) δ7.12 (d,J= 8.8 Hz, 2H), 6.54 (d,J= 8.8 Hz, 2H), 5.77 (ddt,J= 18.6, 9.6, 7.2Hz, 1H), 5.20-5.11 (m, 2H), 4.19 (q,J= 7.3 Hz, 2H), 4.08 (t,J= 6.0 Hz, 1H),2.69-2.42 (m, 2H), 1.25 (t,J= 7.1 Hz, 3H).13C NMR (101 MHz, CDCl3) δ 172.9,145.0, 132.5, 129.2, 123.1, 119.2, 114.8, 61.3, 56.2, 36.8, 14.3。
[0085]实施例4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高分辨质谱为:HRMS (EI) calcdfor C13H16ClNO2+(M+): 253.0864, found: 253.0862。
[0086]实施例4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旋光值为:。
实施例5
[0087]实施例5的合成路线如下(“CPA”为手性磷酸,“1e”为化合物1,“2a”为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3e”为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
[0088]
[0089]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 基本相同,区别之处仅在于:将“4-甲氧基苯胺甘氨酸乙酯”替换为“4-溴苯胺甘氨酸乙酯”。
[0090]如图18~19所示,实施例5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N-(4-溴苯基)-α-烯丙基甘氨酸乙酯,22.3 mg, 75%产率, ee值为76%)的核磁为:1H NMR (400 MHz, CDCl3) δ7.25 (d,J= 8.8 Hz, 2H), 6.50 (d,J= 8.8 Hz, 2H), 5.76 (ddt,J= 18.8, 9.6, 7.2Hz, 1H), 5.21-5.12 (m, 2H), 4.19 (q,J= 7.1 Hz, 2H) , 4.08 (t,J= 6.0 Hz, 1H),2.68-2.47 (m, 2H), 1.25 (t,J= 7.1 Hz, 3H).13C NMR (101 MHz, CDCl3) δ 172.9,145.5, 132.5, 132.0, 119.2, 115.2, 110.2, 61.3, 56.0, 36.8, 14.3。
[0091]实施例5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高分辨质谱为:HRMS (EI) calcdfor C13H16BrNO2+(M+): 297.0359, found: 297.0364。
[0092]实施例5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旋光值为:。
实施例6
[0093]实施例6的合成路线如下(“CPA”为手性磷酸,“1f”为化合物1,“2a”为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3f”为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
[0094]
[0095]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 基本相同,区别之处仅在于:将“4-甲氧基苯胺甘氨酸乙酯”替换为“N-苯基甘氨酸乙酯”。
[0096]如图20~21所示,实施例6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N-苯基-α-烯丙基甘氨酸乙酯,19.7 mg, 90%产率, ee值为84%)的核磁为:1H NMR (400 MHz, CDCl3) δ 7.23 -7.13 (m, 2H), 6.80 - 6.71 (m, 1H), 6.71 - 6.60 (m, 2H), 5.79 (ddt,J= 17.2,10.2, 7.1 Hz, 1H), 5.22 – 5.11 (m, 2H), 4.19 (q,J= 7.1 Hz, 2H), 4.14 (t,J=6.1 Hz, 1H), 2.69-2.51 (m, 2H), 1.25 (t,J= 7.1 Hz, 3H);13C NMR (101 MHz,CDCl3) δ 173.3, 146.4, 132.9, 129.5, 119.1, 118.7, 113.9, 61.3, 56.4, 37.1,14.4。
[0097]实施例6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高分辨质谱为:HRMS (EI) calcdfor C13H17NO2+(M+): 219.1254, found: 219.1253。
[0098]实施例6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旋光值为:。
实施例7
[0099]实施例7的合成路线如下(“CPA”为手性磷酸,“1g”为化合物1,“2a”为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3g”为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
[0100]
[0101]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 基本相同,区别之处仅在于:将“4-甲氧基苯胺甘氨酸乙酯”替换为“3-甲基苯胺甘氨酸乙酯”。
[0102]如图22~23所示,实施例7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N-(3-甲基)苯基-α-烯丙基甘氨酸乙酯,18.7 mg, 80%产率, ee值为88%)的核磁为:1H NMR (400 MHz, CDCl3)δ 7.08 (td,J= 7.7, 6.1 Hz, 2H), 6.69 (td,J= 7.4, 1.1 Hz, 1H), 6.55 (d,J= 8.0Hz, 1H), 5.81 (ddt,J= 17.3, 10.2, 7.2 Hz, 1H), 5.23-5.12 (m, 2H), 4.25-4.14(m, 3H), 2.72- 2.55 (m, 2H), 2.19 (s, 3H), 1.26 (t,J= 7.1 Hz, 3H).13C NMR (101MHz, CDCl3) δ 173.4, 144.4, 132.9, 130.4, 127.1, 122.9, 118.9, 118.1, 110.7,61.2, 56.1, 37.0, 17.4, 14.3。
[0103]实施例7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高分辨质谱为:HRMS (EI) calcdfor C14H19NO2+(M+): 233.1410, found: 233.1410。
[0104]实施例7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旋光值为:。
实施例8
[0105]实施例8的合成路线如下(“CPA”为手性磷酸,“1h”为化合物1,“2a”为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3h”为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
[0106]
[0107]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 基本相同,区别之处仅在于:将“4-甲氧基苯胺甘氨酸乙酯”替换为“N-苯基甘氨酸甲酯”。
[0108]如图24~25所示,实施例8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N-苯基-α-烯丙基甘氨酸甲酯,20.0 mg, 70%产率, ee值为81%)的核磁为:1H NMR (400 MHz, CDCl3) δ 7.16(t,J= 7.8 Hz, 2H), 6.73 (t,J= 7.3 Hz, 1H), 6.59 (d,J= 8.0 Hz, 2H), 5.76 (ddt,J= 17.3, 10.2, 7.2 Hz, 1H), 5.20-5.13 (m, 2H), 4.14 (m, 2H), 3.71 (s, 3H),2.65-2.47 (m, 2H).13C NMR (101 MHz, CDCl3) δ 173.8, 146.5, 132.8, 129.4,119.0, 118.4, 113.5, 56.0, 52.2, 37.1。
[0109]实施例8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高分辨质谱为:HRMS (EI) calcdfor C12H15NO2+(M+): 205.1097, found: 205.1098。
[0110]实施例8制备所得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旋光值为:。
对比例1
[0111]一种实验方法,与实施例1中“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 基本相同,区别之处仅在于:对比例1没有加入铋盐(Bi(AcO)3)。对比例1无法得到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N-(4-甲氧基)苯基-α-烯丙基甘氨酸乙酯)。
对比例2
[0112]一种实验方法,与实施例1中“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 基本相同,区别之处仅在于:对比例2没有加入手性磷酸。对比例2无法得到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N-(4-甲氧基)苯基-α-烯丙基甘氨酸乙酯)。
对比例3
[0113]一种实验方法,与实施例1中“一种氧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方法” 基本相同,区别之处仅在于:对比例3使用的氧化剂为二氧化锰(MnO2)。对比例3无法得到手性烯丙基甘氨酸衍生物(N-(4-甲氧基)苯基-α-烯丙基甘氨酸乙酯)。
[0114]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